2012年9月28日 星期五

面對社工師法的情勢分析

熟識我的人都知道,我反對社工的建制化與證照化、反對學者專家主導的社工師考試。

儘管日後在資源分配上,的確,我會感到害怕(委託方案要求要有社工師考試資格),但
其實我最害怕的事情是,在社工師考試這個議題上,我不知道該怎麼面對那些,已經考上
社工師,卻是我要好的同學們。
余漢儀曾說:「人家對我的指責和批評,我會清楚知道是我所做的事,不是要否定我的人
。」理智上,我也知道,指責體制的不公義,不代表要指責體制內的人。在公領域意見不
同、立場分歧的人,還是可以在私領域當朋友。

反對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(不是反財金、也不是反商業)、反對主流的經濟學論述,讓我
來到社工,這個選擇,已經讓我跟原本大學的同學漸行漸遠(老話一句,當然還是可以私
底下當朋友);但在這個已經人煙比較稀少的助人領域中,我還要選擇走一條人更少的路
,還要重演一次這樣的劇碼嗎?我猶豫著。

今天早上在談如何行動,行動之前,要先有情勢分析。從學生的角度,我擅自揣想著(廣
義)社工系同學跟社工師考試有關的幾個類別光譜。這一定有簡化之嫌(因為是很量化與
線性的邏輯),所以,敬請見諒,或加以補充項目,或各變項之間的運作與扣合機制:

1) 社會條件:家庭經濟條件壓力;家長、師長期待的強度;同學之間的隱形競爭壓力;
機構主管的要求與鼓勵;機構方案的要求...族繁不及備載。
2) 「擁有證照=證明自己的專業所學(或認為這是成為專業社工的第一步)」的信念/意
識形態強度
3) 對社工師考試制度排外性的理解程度
4) 及同理部分學生產生的痛苦與受壓迫感覺的程度
5) 對現行考試制度正當性的態度(推翻之、改革之、不想動它)

舉例來說,有些人是這樣子的樣態:

1) 我因為家庭的經濟壓力,不得不去考,不然沒有好工作。
2) 我不相信擁有證照就等於證明自己所有的專業所學,這只是「基本」,我相信的是在
實務工作中去證明自己的專業。(姑且命名為「基本論述」)
3) 我理解社工師考試的排外性格。
4) 我也能夠同理部分學生所產生的痛苦與受壓迫的感覺。
5) 我認為現行的考試制度不夠正義,應該要改革,例如:讓實務工作者能夠進入出題、
提高錄取率、考題能夠貼近實務工作者、不要有專精社工師制度(或專精社工師應回到專
業社群自律)。

「沒有調查,就沒有發言權」。調查學生、實務工作者、甚至教授的意向之後,才能針對
不同的族群進行細緻而有差異的溝通策略。或許這可以做為行動的第一步。

理智上而言,在人與人之間畫線,是我最不願意做的事,因為我知道這是體制造成的,如
果今天我刻意地畫線,並擅自加諸或揣測行動者的意圖,那就正好中了體制的道了。

就像殖民體制對原住民一樣吧!賽德克巴萊最震撼的並不是日本人要殺賽德克人,而是賽
德克人因為日本人的到來開始有了分化,互相想要消滅對方。

但是話是這樣講沒錯,情緒上,不可能不受到體制的牽引。所以我說,我害怕我會成為那
樣的人。

至於就組織行動的層次來說,我認為本來要做任何社會行動之前,若先調查(不管是用問
卷還是說故事的方式)要組織的群眾對議題的態度,就比較能清楚之後進行的方向。不然
行動就會像擺盪不定的箭,連要射到哪裡都不知道,射出去會不會傷害無辜者都不知道的
話,那還不如先保持按兵不動,自我培力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